美股新年的反弹行情在上周遭遇了挑战,通胀降温迹象背后经济衰退的风险有所上升,而美联储官员有关政策路径的表态则给初见曙光的经济软着陆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
未来一周,美股财报季将进入密集发布期,随着分析师继续调降盈利预期,业绩暴雷或成为潜在的风险事件。
美联储为2月政策定调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逐步释放,美国物价见顶趋势被认为逐渐明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现环比回落的拐点信号后,去年12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月率也超预期下滑0.5%,创2020年4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PPI同比增速放缓至6.2%,较去年峰值几乎减半。
通胀压力缓和让美联储开始释放减缓紧缩力度的信号。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暗示2月会议将加息幅度调整至25个基点。去年12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刚结束了激进加息,以评估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这种逻辑在目前仍非常适用。”她说。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项主要通胀指标都在显示物价压力的缓解。虽然这不足以阻止美联储在2月停止加息,但物价回落显然受到欢迎,也让美联储基本确认了政策立场,即加息将从之前的50个基点进一步调整至常规模式,加息25个基点。
然而经济动能松动迹象加剧引发了广泛关注。占到美国GDP近1/4的房地产和制造业持续低迷,纽约联储1月制造业指数降至疫情以来新低。消费端继续降温,美国2022年12月零售销售月率环比下降1.1%。年末传统假日季旺季不旺,高通胀和利率上升让家庭开支变得捉襟见肘。美联储褐皮书也显示,年末的美国经济陷入了停滞。
对衰退的担忧进一步推高美债价格,美债收益率连续三周回落,2年期和10年期美债一度跌至近四个月低位。联邦基金利率显示,本轮加息周期终端利率中值为4.90%,低于此前美联储5.10%的预估,而投资者预计首次降息的时间点被进一步提前至9月。
面对潜在压力,美联储并未准备释放转向的信号。多位美联储官员继续建议尽快将利率推高到5%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实现控制物价的目标。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表示,通胀水平过高仍是他最担心的问题。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则强调,现在只是放慢但不是停止加息步伐的时候了。
施瓦茨向记者表示,美联储承诺继续提高通胀率,其背后的主要催化剂是就业市场的弹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能会维持物价压力。虽然近期科技行业的裁员消息不断增加,这似乎并没有颠覆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需要注意到的是,现在美国的失业救济申请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施瓦茨认为,在实现控制物价上,美联储仍在与金融市场的利率预期展开拉锯战。他倾向于美联储上半年或继续维持加息周期,随着政策影响逐步显现,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将开始轻度衰退。目前虽然经济压力有所升级,但尚不具备硬着陆的风险。
财报季暗流涌动
与年初两周相比,过去一周美股波动率有所上升。除了美联储以外,科技巨头裁员消息也打压了市场情绪。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1月19日和20日先后公布了超过万人的裁员声明。受美联储加息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及业务需求放缓等因素打压,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包括思科、亚马逊、Salesforce、惠普、Roku、Meta和Twitter等企业纷纷选择通过业务调整等方式控制成本。在两大巨头宣布裁员后,根据Layoffs.fai网站收集的数据,2023年至今全球科技行业就有超过5.5万名员工被解雇。
资金流向方面,美股基金已经连续第九周出现净流出。Refinitiv Lipper的数据显示,在截至1月18日的一周内,投资者共抛售美股基金31.3亿美元,成长型企业成为资金抛售的重灾区。与此同时,作为避险工具选择,货币基金过去一周的净流出规模也达到了百亿美元级别。
美银美林月度基金经理调查显示,机构依然看空权益市场,但悲观程度略好于去年末。受访者对经济衰退的预期从2022的峰值77%进一步下降到1月的68%。基金经理开始减持美国股票,涉及医疗保健和科技板块,机构对美股配置水平调至“低配”的整体比例创下2005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Refinitiv I/B/E/S汇总发现,分析师预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去年四季度盈利将同比下降2.9%,相比之下,今年年初时预期的下降幅度为1.6%,一周前为2.2%。
未来一周,美股财报季将开始进入密集发布期。包括刚宣布裁员的微软、英特尔、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麦当劳、波音、通用电气等明星企业将陆续公布业绩,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从各行业的微观层面开始显现,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财报中业绩指引及有关前景展望的部分,任何削减成本甚至裁员的消息都可能加剧市场恐慌。
嘉信理财认为,今年初以来的涨势有些超预期。到目前为止,整体财报季的表现令市场失望,而不断恶化的经济数据引发了对衰退的担忧。随着美联储进入缄默期,市场焦点将转向财报,如果明星企业业绩暴雷,短期内避险情绪很难改善,市场回调压力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