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是一件诗意的事。
驰骋空中,俯瞰脚底,体验陆地上所不能拥有的视角,是人们所向往的高度。然而人类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进化出一双会飞的翅膀。自然界中的飞鱼却可以。
飞鱼是一类会飞的鱼的统称。它们原是灵活游弋于水中的精灵,却经过数万年的进化繁衍,长出了一双会飞的“翅膀”。
海之阔,任鱼飞。能够疾驰海面数百米的飞鱼,是海洋生物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驰骋海面的飞鱼
细牙燕鳐、文燕鳐鱼、尖头文燕鳐、花鳍燕鳐、黄斑拟燕鳐、白鳍拟燕鳐……《中国海洋鱼类》一书中关于飞鱼的记录颇为丰富。它们属于有颌鱼类大家庭下的辐鳍鱼纲颌针鱼目。中国及邻近海域记录有6属38种,以南海种类为最多。
“它们会飞的秘密就是宽大的鱼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刘维说,飞鱼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古代织布用的长梭。
一条飞鱼在海面上滑翔。
飞鱼在水下加速,游向水面时,鳍紧贴着流线型身体。一冲破水面就把大鳍张开,尚在水中的尾部快速拍击,从而获得额外推力。等力量足够时,尾部完全出水,于是飞鱼腾空而起。
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在遭到攻击或受到轮船引擎声音刺激的时候,才施展飞行的本领。“由于单体弱小,飞鱼喜欢成群结队生活。它们的背部颜色和海水接近,也是防御的保护色。”刘维说。
飞鱼能飞多高?航船的水手常常能在甲板上捡到“落单”的飞鱼,足以见得它们可以跳上船只甲板。
其实,飞鱼的“飞行”只是一种滑翔而已。科学家们曾用摄影机揭示了飞鱼“飞行”的秘密:飞鱼实际上是利用它的尾巴猛拨海水借势起飞的,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靠振动胸鳍来飞行。
飞鱼在出水之前,先在海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快接近海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然后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曲折水痕,使其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起飞速度可达每秒18米。出水面后,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着海风滑翔飞行。当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米至5米的空中飞行200米至400米。
当飞鱼返回水中时,如果需要重新起飞,它就会在全身尚未入水之时,再用尾部拍打海浪,以增加滑翔力量,使其重新跃出水面,继续短暂地滑翔飞行。显而易见,飞鱼的“翅膀”其实并没有扇动,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飞行”。
时常陷入两难的“韭菜鱼”
网络中,关于飞鱼的描述还有一个颇令人感到心酸的称谓:“韭菜鱼”。
这是因为两亿多年来,它们一直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剑鱼、旗鱼、枪鱼等一大批凶猛的食肉鱼类,都喜欢以它们为食。
其中最大的收割者,是一种外号为“鬼头刀”的鲯鳅。它们反应敏捷,速度极快,就像一只只“飙车党”灵活穿梭于水中。经常被“飙车党”追杀的飞鱼战战兢兢,疲于奔命。
在躲避天敌的同时,飞鱼的种群也没有忘记完善自我。如果说水中已经不再是安全的安乐窝,那能否脱离大海,保得暂时的平安?
被追杀的飞鱼或许发现短暂脱离海水,能够更快地甩开威胁,便开始不断地跃出水面。就这样,为了躲避天敌,它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繁衍进化,开始熟练掌握跃出海面的本领。
一条鱼能够做到起飞,宽大的鱼鳍是最为重要的支撑。它们展开宽大的鱼鳍,借着水势一跃而上,捕食者被甩在了身后。而它们的身体,也在两侧鱼鳍的扑棱之下,在海面上滑出漂亮的弧线。
时至今日,作为自然界中优胜劣汰自然选择法的赢家,飞鱼这一会飞的本领就一直保留下来,给种群的发展带来更多生机。
飞鱼张开胸鳍借助气流逆风而行,努力进化出了两对翅膀,同时还长出上短下长的尾鳍,能够保证一旦力气不足落下水面,可以通过快速摆动尾鳍、连续击打水面,再续航几十米。
据统计,飞鱼可以连续踩水12次,飞行时长可以超过47秒,最远的飞行纪录达到400多米。
悲情的是,即便会飞,它们也时常会陷入两难境地。
军舰鸟是海洋上空盘旋的“超级海盗”。它们展开巨大的翅膀盘旋在海面之上默默观察,一旦看到水下追逐的浪花,闻到了“韭菜鱼”的气息,就以雷霆万钧之势冲下。
身下有追兵,空中有猎鸟;留在水中会立刻成为食物,但飞出去也会被收割,此刻飞鱼的命运是真正的“我命由天不由我”。
生命力异常顽强
中国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发现了一种飞鱼化石,它的时间可追溯到约2.4亿年前,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飞鱼化石。
这项发现对于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变化有重要意义。因为在约2.5亿年前,二叠纪结束和三叠纪开始的时候,地球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生物大灭绝,95%以上的海洋生物都已死亡。但随后很快就出现了这种飞鱼,说明当时海洋里的物种已经很丰富,生态系统从这次大灭绝中恢复的速度可能比原有认识更快。
不难看出,尽管飞鱼生存的威胁很多,但这一种群的生命力却异常顽强。否则决不会跨越2亿多年的时光,仍然能和今天的我们共存。
实际上,飞鱼对于生存的要求并不高。它们在海中的主要食物是细小的浮游生物或小鱼虾,这些营养来源能帮助它们快速生长。群居的习性,也能够尽可能保证种群面临威胁时,总有“漏网之鱼”能继续承担繁衍生息的任务。
飞鱼还喜欢向暖而生,温暖的海水是繁衍后代最好的温床。
每年的四五月份,天气回暖之时,飞鱼们从赤道附近到我国的内海产“仔”,繁殖后代。它的卵又轻又小,卵表面的膜有丝状突起,非常适合挂在海藻上。
因此每年到了春夏之际,在海南岛文昌、琼海、万宁等东部沿海一带,出海的渔民总能见到海面上腾空而起的飞鱼。
也有渔民带着特制的长条状渔网铺设在海面上,等待着飞鱼“自投罗网”。“它们飞起来以后,落下时就会掉进网里,渔民到时候再收走即可。”刘维说,渔民捕捞飞鱼相对简单,但由于飞鱼的肉质并不足以打动人们的味蕾,所以它们一般会当作饵料被处理,用以饲养其他鱼类。
原标题:飞鱼:疾驰而上数百米